哺乳期最擔心遇到乳腺阻塞,乳腺阻塞發生主要原因
乳腺阻塞(Blocked Ducts)與小白點(MilkBlisters)
餵奶一段時間之後,如果產婦突然察覺乳房出現一個硬塊,奶水量也變少了,有可能是發生了「乳腺阻塞」。母乳媽媽餵母奶指南-乳腺阻塞與乳腺炎
阻塞的位置若在乳房深處,產婦只是覺得乳房有硬塊及疼痛,乳頭沒有什麼異狀;如果阻塞的位置比較前面,有時會在乳頭出現「小白點」,「小白點」的出現是因為濃稠的母乳阻塞乳腺(原因多為太久沒擠奶或是吃太多油膩的東西),導致乳頭乳腺開口被堵住。
乳汁分泌原理及如何預防乳腺炎?
處理方法是用溫熱的濕紗布或濕毛巾在小白點上濕敷後,輕輕的磨擦白點,將乳頭白點上包覆的薄膜搓開,然後再讓寶寶吸奶,或是用手將乳汁擠出來。如果白點的部分能有乳汁流出,表示阻塞的狀況緩解,這時應該持續讓寶寶吸奶,並用手或按摩棒將硬塊往乳頭方向疏導,乳腺阻塞的狀況就會解除。
活力mama指出通常造成乳腺阻塞的原因主要是漲奶太快,乳汁沒有及時排出,或是媽媽太久沒擠奶(睡太久,或外出),有時睡眠不足,壓力都可能會造成乳腺阻塞的發生。告別乳腺阻塞,讓你哺乳更順暢!
如果新手媽媽發生肩頸僵硬,也可以試著請爸爸幫助進行肩頸按摩,按摩後以熱毛巾按摩肩頸也會有所幫助,並改善乳腺阻塞,在日本這様的做法在月子中心是很常見的哦
如圖
![]() |
圖片來源:www.beborn.info |
改善乳腺阻塞肩頸按摩穴道

風池
出現感冒症狀可先揉擦頭部後方的「風池」穴,對外感頭痛、發熱、肩背痠痛等有療效。
穴位找法:位於頭部後方,先往耳後部位尋找,會碰到骨頭凸出的地方,再往靠近髮際凹陷處的下方,左右各一。
手法:坐、站均可,全身放鬆,先將雙手掌搓熱,尤其是拇指的部分,以雙手拇指分別抵住兩邊穴位,其食指可包住頭部,用力揉擦20下。
功效:可以治療頭痛、發熱、咽喉痛、肩背痠痛。
風府
主治感冒的另一重要穴位「風府」,中醫認為若感受風邪,風邪易匯集於此,透過穴位按摩可緩和頭痛、發燒等症狀。
穴位找法:位於後腦勺中央髮際附近,往上一寸的位置。
手法:左手食中指並攏左右輕擦,然後換手各30下,使之有熱感。
功效:此穴清熱去風,對頭痛、頭暈
天柱
穴位找法:位於風府穴下1寸正中旁1.3 寸。
手法:點法、揉法、按法、掐法。
功效:治頭痛、 項強、咽喉炎、癔正、神經衰弱等。
肩井
穴位找法:第七頸椎下與肩膀外高骨突起(即鎖骨肩峰端)連線的中點,就是本穴。
手法:按揉法。右手食指壓於中指指背上,按揉左肩井穴10秒鐘,休息5秒鐘,共計5分鐘。再以左手食指按壓於中指指背上,按揉右肩井穴,方法同上。左、右手各按壓5分鐘,每日早、晚各1次。
功效:調理氣血,舒經、通絡、除痹功效。主治頭痛、落枕、頸痛、肩背痛、乳腺炎。
巨骨
穴位找法:肩峰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。
手法:點法、揉法、捏法、掐法。
功效:治上肢麻木疼痛、淚癧、嬰氣等症。
肩中俞
穴位找法:頸部下端,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旁開2寸。
手法:點法、揉法、摳法、撥法。
功效:治氣喘、氣管炎、肩背痛、落枕。
肩外俞
穴位找法:第一胸椎棘突旁開3寸。
手法:點法、揉法、摳法、撥法。
功效: 治肩周炎、肩胛痛、上肢麻痹、岡上肌腱炎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了解乳管阻塞、乳腺炎的可能成因,反之操作就是避免的最好方式。例如:
- 選擇母嬰親善醫院生產,產後儘早且密集地哺乳(每天哺乳8-12次)。
- 學會兩種以上哺乳姿勢。
- 讓寶寶用正確的姿勢含乳(避免受傷並且有效移出乳房奶水),以及協助寶寶用正確的方式離開乳房(媽咪以手指頭讓入寶寶嘴角,解除吸奶時的真空狀態,避免直接拉扯)。
- 寶寶六個月前不需要添加水及副食品,讓乳房供應寶寶所有需求。
- 觀察寶寶喝奶情形,當寶寶喝奶型態改變時(喝奶不專心、添加副食品、生病…等),必要時,將奶水擠出一些,避免乳房過度腫脹。
- 當媽媽哺乳及擠奶型態調整時,注意乳房狀況,避免乳房過度腫脹。
- 上班時避免乳房過度漲奶,即便當下不方便儲奶,到化妝間先擠一些奶水丟棄也好(不要擠太多,不漲痛即可)。
- 避免長時間對乳房的壓力:穿無鋼圈胸罩、哺乳胸罩、運動胸罩取代過緊、合身的鋼圈的胸罩、減少長時間對乳房的壓迫。
- 體質容易阻塞的媽咪,改善飲食習慣:避免吃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;補充大豆卵磷脂。
</br>
-->
全站熱搜